top of page
深呼吸潛水LOGO

水肺潛水常犯的5種錯誤!一分鐘教你如何避免潛水錯誤,讓潛水證照不白考!

水肺潛水是一項結合冒險與放鬆的水下休閒活動,能讓潛水員近距離接觸海洋生物、探索水下世界的奧秘。不過,對於剛學習潛水的新手來說,若考完潛水證照,但是潛水經驗不足,很容易在潛水過程中犯下一些常見錯誤,這些錯誤可能讓潛水變得吃力,甚至危險!


身為墾丁資深的潛水教練,我就潛水教學、導潛的經驗中,整理出五大潛水員常犯的錯誤,幫助你成為更安全、更自在的潛水員吧!

學會正確潛水知識,才能安全潛水
學會正確潛水知識,才能安全潛水

潛水員常見錯誤一:下潛姿勢不正確
“我下潛時很害怕脫隊,想快點跟上,結果不是潛不下去,就是下潛太快耳朵痛到不行!”

常見狀況

  1. 下潛時沒吐氣,因為緊張吸飽了氣,所以雖然BCD洩氣了,但是人還是浮在水面上!

  2. 個人配重放過多or過少,配重太重導致下潛過快、太少會導致下不去!

  3. 沒看潛水錶、急速下沉,因為想跟上隊伍,直接往下猛衝,結果耳壓來不及平衡,耳塞般的悶痛讓人寸步難行,甚至深度超過導潛,有潛藏流的風險。

  4. 忘記平衡耳壓,有時太專注看海底,完全忘了停下來捏鼻子鼓頰,做耳壓平衡,耳朵就像被關在壓力鍋裡,痛到只想立刻上浮。


正確步驟

  1. 身體保持直立、緩慢下潛,一手將在BCD(浮力背心)洩氣,另一手放輕送,身體保持垂直,頭朝水面上,直到入水2-3米且BCD完全洩氣,身體再改為水平姿勢。

  2. 分段下潛,每下降1~2米就停下來捏鼻子平衡耳壓,深呼吸後捏鼻子吐氣,讓耳膜慢慢適應壓力;若耳朵聽到「啵」一聲,就表示成功平衡耳壓了!

  3. 保持視線平視教練或潛伴,下潛時緊盯潛伴,除了確保不迷路,也能互相提醒平衡耳壓的時機,並確保不要深度大於導潛,以確保安全。

  4. 放慢節奏,享受海底風景,別為了因為緊張而過度吸吐器,慢慢下潛,你會有更多時間欣賞珊瑚與小魚。


潛水員常見錯誤二:踢腳姿勢錯誤,無法有效推進
“我的踢法每次都被教練說像在踩腳踏車,不只前進效率低,也常常會揚沙…”

常見錯誤

  1. 踩腳踏車式踢法,雙腿交互大幅度上下踢動,看似用力,但其實這種踢法不只無法有效前進、而且會把砂石和珊瑚往上翻,也很傷膝蓋。

  2. 單腿發力有些潛水員習慣某條腿更用力,以致方向不穩,又累又走直線困難。

  3. 踢幅過大,擺動振幅過大不但消耗體力,還容易踢到脆弱的海底生物或碰撞珊瑚。


推薦踢法

  1. 蛙踢(Frog Kick)

    • 雙腿由臀部往外屈膝,然後像青蛙一樣向後甩出,結束時雙腳併攏滑行。

    • 力道均勻、姿勢低消耗,適合珊瑚叢和靜水區。

  2. 鞭踢(Flutter Kick)(自由式踢法)

    • 交替上下踢動,腳踝放鬆,波浪式推水。

    • 適合長距離平穩前進。

  3. 魚尾踢(Modified Back Kick)>較高階

    • 身體微仰,雙腿並攏朝上踢動,讓你向後或側向滑行,方便拍攝或調整位置。


潛水教練個人小撇步: 腳踝要像芭蕾舞者一樣放鬆,試著讓大腿去帶動發力。 而且練習時可以先在泳池中,慢速嘗試三種踢法,找到你個人最穩定的風格。


正確潛水員要學會有效率的踢腳姿勢
正確潛水員要學會有效率的踢腳姿勢

潛水員常見錯誤三:耗氣過快
“每次都很尷尬只潛了20分鐘,就只剩下80bar了!”

主要原因

  1. 緊張或恐懼:潛水新手在水中容易焦慮,呼吸變淺又急促,導致耗氣過快!

  2. 肌肉過度緊繃:全身不斷用力、不夠放鬆,不只耗氣快,也無法享受!

  3. 潛水時動作過多:在水下踢腳頻繁或幅度太大,或者不斷去追魚、推進過快。


建議做法

  1. 放慢呼吸節奏

    • 深吸氣、慢吐氣,吐氣時間可比吸氣更長。

  2. 多培養潛水經驗

    • 經常下水,才有辦法克服緊張的情緒,尤其太久沒潛水的潛水員,建議潛水前都要安排「水肺複習課程」幫自己重新複習正確潛水觀念,才不會下水時太過緊張!

  3. 記得全身放鬆,享受無重力的水下世界

    • 上半身和肩膀不要聳起,手臂自然下垂或至於胸前。

    • 控制好呼吸、中性浮力,保持水中漂浮的輕盈感,如同在空中飛行。


潛水教練小提醒:如果你常覺得氣不夠用,試試在泳池中先練習「深吸慢吐」的呼吸感受,並錄製心率變化,你會發現更省氣、更穩定。


潛水員常見錯誤四:中性浮力控制不佳
“我總是像熱氣球一樣噴到水面,或者一直下沉不小心撞到珊瑚…”

常見問題

  1. BCD(浮力背心)充氣/排氣不即時:在遇到地形變化、深度變化時,沒有配合控制你的BCD充排氣,導致福利改變時、深度起伏無法控制

  2. 呼吸配合不當:吸氣上浮、吐氣下沉這個觀念在水下忘光光,只會用亂腿踢、亂按充排氣閥,導致無法控制在好的潛水深度!

  3. 潛水員本身重量分佈不均:配重位置放的不正確,也會導致身體較難平衡!


改善技巧

  1. 正確認識BCD操作

    • 需要建立浮力時,輕輕點按「充氣閥」;下沉時「排氣閥」也要小幅度釋氣,避免一次充排氣太多。

  2. 正確呼吸輔助浮力

    • 吸氣時胸腔微鼓,體積增加帶來輕微上升;吐氣讓胸腔縮小,微微下沉。

    • 每次吸氣、吐氣都需要稍微1-2秒的浮力變化反應,不要緊張心急

    • 配合觀察潛水錶中的深度數字變化,才知道是否有在控制中性浮力

  3. 五米三分鐘時多做「懸停練習」(Hover Drill)

    • 在五米三分鐘停留時,通常教練都會找一塊平靜的水域,這時候你可以把握時間,調整BCD、呼吸,配合觀察潛水錶,使自己保持在1米左右的深度變化

    • 在教練指導下反覆練習,直到能不借助調整BCD,就可以透過呼吸輕鬆控制深度。


潛水教練提醒:中性浮力是進階潛水員的必要技能,拿到水肺AOW潛水證照後,務必在教練潛水教學時花時間熟練,才能真正享受無阻礙的海底探索。


潛水員中性浮力的重要性
潛水員中性浮力的重要性

潛水員常見錯誤五:潛水簡報都沒仔細聽
“我以為潛點是平靜海域,結果一潛下去被水流吹得東倒西歪!而且還要鑽洞?!”

教練在講,有沒有在聽啊?!(氣)不要一直顧拍照、聊天了拉~

潛水前的潛水簡報是一個負責任的潛水員都要仔細聆聽的內容,絕對不可以省略!


高風險原因

  1. 錯過地形與流向說明:不知何處流強、何處易擱淺,下水後完全沒有心理準備!

  2. 忽略潛水深度、潛水時的安全停留:超出規劃的潛水深度,很容易出現減壓事故

  3. 未了解緊急信號:遇到狀況不知如何呼救或求救

  4. 裝備沒有準備齊全:例如:潛流區需要準備流溝,教練會說明何時下流鉤


正確態度

  1. 全心投入簡報

    • 簡報開始前先放下手機,坐下來把注意力放在教練身上

  2. 認真記住簡報重點

    • 記下重要資訊:深度、安全停留、流向、集合點等

  3. 勇於提問

    • 只要聽不懂就問,千萬別害羞,也不要抱持僥倖心理

  4. 重複確認

    • 跟潛伴互相複述一次要點,加深印象,並溝通好手勢信號,以利互相照顧


潛水教練小叮嚀:聽潛水簡報不只是對自己負責,也是對潛伴與導潛的尊重!



安全、專業,才能盡情享受海洋之美


每一次下水,都是進入大自然中,要對海洋尊重並學會敬畏!一定要在有專業潛水教練的陪伴下,並且是錢透過完善的潛水教學、細緻的簡報與反覆的練習,才能成為既安全又自在的優秀潛水員


無論你是打算考取潛水證照、體驗潛水,或是規劃一場快樂Fun Dive潛旅,都歡迎來墾丁找「深呼吸潛水」。我們提供最嚴謹的安全管理、頂級的教學品質!


另外,潛旅與考潛水證照的學員,還能享有住宿優惠方案喔!細節請加入官方Line @詢問!


了解更多關於深呼吸潛水

加入官方Line預約潛水考照:點擊加入

社群簡介:


Comments


©2017-2027 AZURE DIVE

bottom of page